襄阳市正在建设“人类立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浏览量: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徐勇 通讯员 李明)9月4日,为期10天的线上创业直播师资培训班在襄阳市“人立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站(简称“人立方”)举办。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两位国家级讲师亲自授课,吸引了包括博士2名、硕士6名以及众多各领域从业人员在内的30人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开班也标志着我省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试运行。
据介绍,为解决“有人无事做、无人做事”等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能力,我市整合鄂西北地区现有人力资源市场资产,主导省内“人体立方”空间站研制。该项目旨在打造集就业、人才、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平台,标志着我市创新资源服务模式迈出重要一步。
“人立方”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人为本,立业者得天下”。空间站不是指航天器,而是指其主要功能为人力资源的“磁场”、人力资源开发的“引擎”、人力资源利用的“平台”。例如“链链长空间”就有5个舱位。其中,智能招聘太空舱可通过AI智能设备提供职业规划、简历生成、政策推送等服务,实现智能岗位招聘、行业岗位招聘、灵活岗位辅助、云岗位投放等功能。
空间站已布局按照三大功能模块:原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一层为“长作业链空间”,致力于工作与产业的融合。通过“人数、聘用、培训、服务、整合”五个主要流程,精准匹配岗位。它的目标是每年推出1,000家大型企业,并创造10,000多个新的工业就业岗位。二楼为“隆众智力空间”,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目标是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200人,实现50项研发转化成果产业化。 “工业与服务连接产业”位于襄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五至七层。重点关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旨在培养2000多名技能型人才每年新增蓝领工人,引进培育20家新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据介绍,三大主体空间并不是孤立运作,而是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机制相互连接,并与外部高校、园区、企业合作,形成内外部链接的有机整体,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动态适配。它们已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满足商务需求、便利公共事务的重要载体,为全省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向阳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