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 创新驱动融合赋能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8日浏览量:
它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西部地区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人口约占全国的27%,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对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进一步构建保障好、开放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材料提出“决定推动西部大开发构建新格局。”
记者近日走过西部大片地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展现在眼前:翻越海拔近4300米的折多山口,游客兴高采烈,在风雪中骑马驰骋在草地上;当他们抵达贵州花江大峡谷、世界第一高桥镇江农时,百姓的当地特产被带上快线;走过重庆两江新区的智能生产车间,新能源汽车正在全天候生产;漫步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化创意园,每一个毫不相关的创意都在成为荧屏大片……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文旅融合释放发展动能,共建旅游强国努力造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地区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科技进步:新引擎驱动新发展
2025年11月2日,墨景天河都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视效总监邢明利介绍公司业务。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魔吉天合都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视效总监邢明利带领团队逐帧调试场景的特殊镜头效果。屏幕上,星云流动,光与电相交。科幻作家的想象力和物理的抽象概念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视觉景观。这家公司深度参与了规范《流浪地球》、《哪吒2》等国产视效大片的特效制作。
“‘一杯咖啡的距离’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邢明莉告诉记者,《哪吒2》制作链上的多家关键公司都聚集在这里:可可豆动画负责制作制作、千鸟动画负责美术设计……
2025年11月2日,人们路过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化创意园内的哪吒雕塑。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发展文化新业态。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主打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381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121亿元r,年均增长7.3%。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和增强实体经济基础,离不开高水平科学技术自力更生驱动新生产力发展。
来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西安汽车制造基地。基于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和智能装备,将实现24小时不间断“黑灯生产”,各种设备和机器人自主协调运行,灵活响应,冲压、焊接、喷涂自动化率达到100%。
这是2025年10月27日拍摄的香吉利生产基地总装车间。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据介绍,2025年1月至5月,祥吉利生产整车14.2万辆,实现产值157.73亿元,带动21个园区集群发展。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汽车产业生态圈。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与西安中欧班列的时效优势相结合,为整车出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西部地区现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以创新驱动、政策支撑,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9月19日,重庆两江新区大力士汽车超级工厂,即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被接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曲老 摄
在重庆两江新区,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工作室、科研院所、企业汇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产线。在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地方推动计算力、数据力、应用力、产业力合作,不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旅游智能服务助手“黄小溪”让这里的游客时刻享受智能服务。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辽阔的戈壁滩,处于核能开发的前沿。完成2兆瓦液体燃料钍基盐基实验堆建设。近期首次实现了钍向铀核燃料的转化,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钍在熔盐堆中运行后的实验数据。它成为目前唯一运行的熔盐反应堆,并在反应堆中采用了钍燃料。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从文创到制造,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生产力生产力新品质在西部地区,创新要素加速链接、高效协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文旅融合:新供给催生新需求
走遍西部广大地区,记者看到,各地正在探索推动文化和旅游联动发展,丰富了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了绿色发展路径。
在素有“摄影天堂”之称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都桥,每到深秋,金黄的白杨树、河谷的青稞田、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吸引着大批游客用镜头捕捉自然与人文之美。
2025年10月31日,四川省甘孜地区康定市新都桥镇,一名游客来自浙江的人在赞巴明境民宿的房间里休息。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镇上的藏巴明境宾馆是甘孜州五星级民宿之一。简洁大方的装修,精心设计的文创特色,每一个细节都让游客在高原上有不逊色于高端城市酒店的体验。
酒店客房经理永中贝姆表示,酒店在高峰期的入住率通常保持在90%以上。 “我们为游客提供收藏家参观、手工糌粑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风情和文化遗产。”
“甘孜雪山、湖泊、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名片。”甘孜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红表示,经过30年的发展,稻城亚丁、318中国美丽的风景、康定情歌故里等。
6月17日,四川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四川推出10条“世运游四川”入境旅游精品线路,连接大熊猫、乐山大佛、三星堆等区域文旅资源。
2025年9月28日,车辆登上正式通车的花江峡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9月28日,横跨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大桥正式通车。建成通车后,这个超级项目迅速成为贵州又一“超级文旅IP”。
早在设计之初,建筑长老们想到的是旅游业。大桥及周边50平方面积纳入统一规划,区域内将按照国家5A级美景标准建设“桥梁旅游、极限运动、地质奇观、非遗体验”的旅游综合体。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远观中国工程奇迹、欣赏水光幕的光芒,还可以乘坐电梯上桥,体验绳索秋千、惊步、高高赛道等极限运动,感受“上摸云海、望深处”的震撼。
“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打卡方式。”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桥旁边的云都服务区也值得一去,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美丽的风景、品尝美味的食物、了解三叠纪地质。
“建议”表明,新需求应该带动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又应该创造新的需求。
在西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背景,不同地区基于深度融合理念推出的文化旅游性质不断演变:
这是2025年10月29日拍摄的陕西省西安市迪南夜夜城。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陕西西安夜夜城通过创新的文化表达理念、新的消费场景、新的产业结构,从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红遍天下”,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沉浸式表演艺术相结合,持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2024年接待游客7475万人次。
云南镇康县茶叶林村充分挖掘百年疗愈习俗和民间医学,积极发展“种植疗愈材料、观赏植物”的新兴业态。“吃药、泡药浴、吃药食、唱药歌”层出不穷,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幸福村,年经济总收入2116万元。
这是2025年11月4日拍摄的重庆云阳盘石城遗址公园。新华社记者 肖晓 摄
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系统,利用发掘数据精心构建战争等历史场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还原屠氏宗祠建筑……重庆云阳盘石城遗址公园探索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文化文化“沉睡”,“静止的历史”动起来。“当游客起身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场景。”
从雪山之巅到高原峡谷中的沉香,从文化古城到乡村秘境,西部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人和游客可以感受和感动的幸福源泉。
改善民生:共同繁荣开启新局面
群山环抱的重庆市丰都县宝銮镇,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农民张林聪的三层农场坐落在田野里。牛群排列有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当得知家乡的肉牛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后,失业的张林聪决心回到家乡创业。现在养殖场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他还牵头成立了新的互助会,带动县内外300多名农民自主创业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在家乡。从产业致富到带动村民致富,张林聪的生活越来越有乐趣。
秦岭北麓,猕猴桃收获季节开始。在高科技分拣线上,猕猴桃篮子被捆扎并清空,然后被送往装配线。它们根据尺寸、形状等参数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进入相应的包装和销售渠道。
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43.2万公顷,年产鲜果6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100亿元。全县有32万人融入猕猴桃产业链。
“周至县将带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整个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从种植源头到终端销售的一条链,让‘翡翠’真正成为周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黄金果’。”周至县委书记温启伟说。
《建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定不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最普遍的福祉。塔克拉玛干浩瀚的沙漠里,一道绿色屏障蜿蜒成链,锁住了千年来的快速肆虐。从于田县盛开的玫瑰花田到阿克苏市硕果累累的苹果林;从和田县实现大量种植的蔬菜大棚,到尉犁县全产业链发展的罗布麻……经过40多年不懈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昔日的“死亡之海”已重获新生。
马赛克图片s:左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勒七仙荒漠化防治标杆项目区种植的玫瑰苗(2025年4月8日摄);右上图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万木雕干杏种植基地上盛开的杏花(2025年4月12日拍摄);右下为生长在新疆和田县于田县荒漠化防治综合示范标杆区的肉苁蓉(2025年4月8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与10年前相比,新疆于田县年沙尘天气天数从179天减少到120天。果岭一直延伸到沙线。
随着三峡水库完成175米蓄水目标,重庆云阳将再现“平湖出高峡”的马嘎岗塘景观,环湖绿道全长33公里,连接各河滨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河岸上的一道“伤疤”,垃圾遍地,蚊蝇飞舞。
“环湖绿道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休闲娱乐场所。”云阳市民周玉婷说,近年来,河流生态明显变得越来越好。环湖绿道成为云阳游客的“打卡地”,平均每天接待市民游客1.5万人次以上。
《建议》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综合性经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急的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025年9月1日,老人在营门口街道综合老年服务中心认知保健中心咨询认知健康问题成都。新华社记者 蒋宏景 摄
在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20%以上。社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居民下方,提供饮食、护理、医疗、娱乐等多种服务,成为社区老年人家门口的“老人之家”。谈及员工救助和保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职业高中教师薛女士说:“住院时,把病理报告单和付款发票交给负责人,补贴会尽快到账。”
在成都和重庆,便捷的交通连接着两地的生活。早上去成都看熊猫,晚上去重庆吃火锅。生活安逸自在;青藏高原上,消防裁判搬进新家的居民们露出灿烂的笑容。新建便民桥过河,解决了农民和工作人员“步行过河”的困境;在甘肃禄曲县,村民通过“板凳会”规划家园,从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成“主人”……
“深入学习吃透‘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更好统筹经济和民生。下一步要落实好各项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得到更多实惠。”云阳县委书记陈道斌说。 
